容斋随笔 卷八·赏鱼袋
洪迈 【原文】 衡山有唐开元二十年所建《南岳真君碑》,衡州司马赵颐贞撰,荆府兵曹萧诚书。末云:别驾赏鱼袋、上柱国光大晊。赏鱼袋之名不可晓,...
水经注 卷十一
原文: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,易水出西山宽中谷,东径五大夫城南。昔北平侯王谭,不从王莽之政,子兴生五子。并避时乱,隐居此山,故其旧居,...
水经注 卷十
原文: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,漳水出鹿谷山,与发鸠连麓而在南。《淮南子》谓之发苞山,故异名互见也。左则阳泉水注之,右则伞盖水入焉。三...
水经注 卷九
原文: 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,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,清水所出也,上承诸陂散泉,积以成川。南流西南屈,瀑布乘岩,悬河注壑二十余丈,雷赴之声...
水经注 卷八
原文: 又东至乘氏县西,分为二,《春秋左传》傅公三十一年,分曹地东傅,于济。济水自是东北流,出巨泽。 其一水东南流,其一水从县东北流,入巨...
水经注 卷七
原文: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,为沇水。 《山海经》曰:王屋之山联水出焉,西北流,注于秦泽。郭景纯云:联、沇声相近,即沇水也。潜行地下,至...
水经注 卷六
原文: 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。 《山海经》曰:《北次二经》之首,在河之东,其首枕汾,曰管涔之山,其上无木,而下多玉,汾水出焉,西流注于...
水经注 卷五
原文: 又东过平县北,湛水从北来注之。 河水又东径河阳县故城南。《春秋经》书天王狩于河阳,王申,公朝于王所,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,《春秋左传...
水经注 卷三
【原文】 北过北地富平县西,河侧有两山相对,水出其间,即上河峡也,世谓之为青山峡。河水历峡北注,枝分东出。河水又北径富平县故城西。秦置北部...
水经注 卷二
【原文】 又南入葱岭山,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。 河水重源有三,非惟二也。一源西出捐毒之国葱岭之上。西去休循二百余里,皆故塞种也。南属葱岭,高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
佛言:吾视王侯之位,如过隙尘。视金玉之宝,如瓦砾。视纨素之服,如敝帛。视大千界,如一诃子。视阿耨池水,如涂足油。视方便门,如化宝聚。视无上乘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
佛言:夫为道者,如牛负重,行深泥中,疲极,不敢左右顾视,出离淤泥,乃可苏息。沙门当观情欲,甚于淤泥,直心念道,可免苦矣。 【释】第四十一章,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
佛言:沙门行道,无如磨牛,身虽行道,心道不行,心道若行,何用行道。 【释】第四十章说明人修道是在心上,不在形式上。心不在道上,仅注重外表的工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
佛言:学佛道者,佛所言说,皆应信顺。譬如食蜜,中边皆甜,吾经亦尔。 【释】第三十九章是教人明白所有的佛经都应该信受,不应该分别大乘、小乘、顿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
佛问沙门:人命在几间?对曰:数日间。佛言:子未知道。复问一沙门:人命在几间?对曰:饭食间。佛言:子未知道。复问一沙门:人命在几间?对曰:呼吸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
佛言:佛子离吾数千里,忆念吾戒,必得道果。在吾左右,虽常见吾,不顺吾戒,终不得道。 【释】这一章是说你相信佛的戒律,不论离佛多远,也都是在佛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六章 辗转获胜
佛言:人离恶道,得为人难。既得为人,去女即男难。既得为男,六根完具难。六根既具,生中国难。既生中国,值佛世难。既值佛世,遇道者难。既得遇道,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
佛言:如人锻铁,去滓成器,器即精好。学道之人,去心垢染,行即清净矣。 第三十五章,垢净明存。垢是污垢的垢;净是相对来说,垢去了,它就净,因为...
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
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,其声悲紧,思悔欲退。佛问之曰:汝昔在家,曾为何业?对曰:爱弹琴。佛言:弦缓如何?对曰:不鸣矣。弦急如何?对曰:声绝矣。...